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转移”并不能算的上是个好词,因为它意味着预后不好,进而影响整体长生存。肝癌患者的尸体检查表明,肝外转移发生率达64%。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肝外复发的发生率约为9.7%~25.8%,可能与随访时间的差异及样本选择有关。术后平均肝外复发时间为7~13个月,其中38%伴有肝内复发。那么肝外转移是否真的会影响预后呢?
肝外转移路径及常见转移器官
肝外转移可分为3种途径:
01
血行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因肝静脉中瘤栓延至下腔静脉,经右心达肺动脉,在肺内形成转移灶。血行转移尚可引起胸、肾上腺、肾及骨等部位的转移。
02
淋巴转移,局部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为常见,也可转移致胰、脾、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
03
种植转移,少见,偶可种植在腹膜、横膈、胸腔等处。引起血性腹水、胸水,女性可在卵巢形成较大的癌块。
肺是肝外转移最常见的脏器,约占所有肝外转移的55%;其后依次是腹腔淋巴结(41%)、骨(28%),肾上腺(11%)。双侧肺转移几率相同,但下叶较上叶常见;其中28%的肺转移合并其他脏器转移。在腹腔淋巴结转移中,腹腔周围淋巴结(periceliac nodes)占33%,肝门淋巴结(porta—hepatic nodes)占23%。骨转移以脊椎常见,其中胸椎占22%,腰骶椎占15%。其他不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口腔、颌骨、筛窦、蝶窦、睾丸、卵巢、胃。
肝外转移常见症状有哪些?
01
下肢水肿:癌栓栓塞肺动脉或发枝可引起肺梗塞,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可出现 Budd-Chiari 综合征。
02
疼痛:癌肿转移到骨可引起局部疼痛,其疼痛特点为由间断性逐渐变为持续性,呈进行性加剧。转移部位骨骼表面向外突出,后期可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转移患者常因疼痛而就诊,对肝癌患者主诉骨痛而怀疑骨转移时,应仔细检查。在肝癌骨转移中,脊椎转移是最常见的,以腰椎转移多见。若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偏瘫等神经病理性体征。
03
血性胸水: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胸膜转移可使胸膜淋巴结出现胸腔积液或血胸,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04
咳嗽、咯血:肿瘤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
临床研究证实:除肺转移外,肝外其他转移对总生存无显著影响
SORAMIC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姑息性治疗队列中,不符合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TACE)资格的患者随机分配至SIRT加索拉非尼(SIRT +索拉非尼)或索拉非尼。此次针对该研究的探索性亚组分析评估了肝外转移对生存的影响。
分析中包括279例患者,其中262例(93.9%)在基线无远处肝外转移,而17例(6.1%)有基线转移。研究开始时器官转移的部位是骨骼(n = 11;64.7%),肾上腺(n = 5;29.4%)和腹膜(n = 1;5.9%)。在基线时无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中,有31例(11.8%)的淋巴结肿大被认为是转移。
研究结果显示,在基线时有和没有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之间的总生存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基线时有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A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在研究纳入时没有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B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4.8个月(p =0.2807)。
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肝外转移(B2组)中位生存期为14.8个月;随访过程中出现肝外转移(B1组)中,中位生存期为14.9个月(p = 0.6483)。
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肺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出现肺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6个月(P=0.006)。
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8个月;出现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P=0.6965)。
这项研究表明,在以肝脏为主的晚期肝癌患者中,除了肺部转移以外,远处器官转移的存在对治疗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即使在全身治疗时肝外疾病的出现也不会改变患者总体生存。相比之下,肺转移似乎预示了不良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