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以往的传统标准方案是铂类化疗。但近年来,随着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广泛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的手段。诸多免疫单药或者免疫联合的治疗方案也不断面市,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如何让患者的生存获益最大化呢?最近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总结了关于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方案选择1,老挝第一药房小编今天给大家详细解读。
多种免疫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针对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免疫治疗方案,美国国家药监局(FDA)批准了8种,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了5种。针对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免疫治疗方案,FDA批准了6种,NMPA批准了3种。
表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方案的疗效
总体而言,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仍然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进行免疫治疗方案的最佳生物标志物。
免疫单药
多个临床试验数据展示了PD-1/PD-L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化疗。
免疫联合化疗
KEYNOTE-189,KEYNOTE-407及IMpower130等多项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较,这种联合给药显著延长了总生存率。
免疫联合免疫
免疫检查点蛋白CTLA4在适应性免疫的启动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PD-1信号在效应器阶段的外周组织中占优势。两者联合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相对于使用单一疗法药物,强强联合时,更多的患者对治疗有持久的反应。
免疫联合化疗以及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随着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组合的发展,贝伐单抗在抑制VEGF介导的免疫抑制信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IMpower150试验中,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
|
贝伐单抗、阿替唑单抗、卡铂和紫杉醇(ABCP); |
|
贝伐单抗、卡铂和紫杉醇(BCP); |
|
阿替唑珠单抗、卡铂和紫杉醇(ACP)。 |
在32.4个月的随访期内, EGFR和ALK野生型人群中,ABCP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9.5个月,而BCP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4.7个月。与BCP相比,ACP未能显著改善总生存期。野生型EGFR和ALK人群接受ABCP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较接受BCP的人群有所改善后,ABCP方案获得了FDA和NMPA的批准。
非小细胞肺癌如何选择疗法?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一线治疗非常重要,通常对患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自然优选靶向治疗。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目前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是铂联化疗、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免疫联合化疗,以及像Checkmate227和CheckMate -9LA的双免疫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是免疫联合治疗。不论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如何,均推荐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免疫联合治疗。对于不愿接受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可以根据PD-L1表达情况,选择免疫单药治疗或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图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去化疗适宜人群及全程管理流程图
得益于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实体肿瘤的治疗有了越来越多的措施,如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体化差异来进行最优选择,是值得思考的。我们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拥有最佳的生存获益。